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 
湖北宜城:无人机助力稻虾共养 天天微速讯
来源: 湖北之声      时间:2023-05-11 01:02:28


(资料图)

眼下正值稻虾养殖时节,5月5日,在宜城市郑集镇潘河村,襄阳兴壹虾稻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晓军正在操控无人机为1200亩稻虾田投放饲料。只见无人机在稻虾田上空来回穿梭,饲料被均匀地撒向水面。

“这个基地共有1200亩,以前需要10个工人忙乎一天才能完成投料任务。使用无人机后,我一个人只需3个小时就能完成投料。”潘晓军说,“除此之外,无人机还能用于稻田施肥和喷药。”

小龙虾养殖对劳动力需求大,随着人工成本逐年上升,养殖成本增加成了养殖户们的烦心事。潘晓军从使用无人机进行生产方式创新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宜城市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潘晓军创新养殖模式,将全年养殖小龙虾改为养半年虾和种一季稻的稻虾共作模式。这样,小龙虾吃掉了稻田里的微生物,还不容易患病。收获的虾体更强壮,并可实现一亩多收,粮渔共赢。

潘晓军说:“从现在捕获的情况看,每亩稻田相比去年至少增加50斤虾。我们的目标是每亩达到300斤的产量。”

“我们刚捕获的这批虾子,每只大约5两。去年价格是15元一斤,今年能卖到17元。比去年的价格要好。”潘晓军介绍说,目前他养殖的小龙虾已大量上市,每亩的综合收入增加了3000多元,比单种水稻高出5倍,还带动了周围村民的就业。“每年从3月到6月,我们会请附近的村民来捕虾,大约7到8个人。平均每个月能挣4000到5000元。”

据了解,稻虾共作只是宜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之一。宜城市有水田面积55万亩,在稻虾共作模式引导下,宜城制定了《宜城市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争取到项目资金1300万元,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补贴。同时,开设了虾稻共作技术培训班,培训稻虾养殖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及新增养殖户200人次,发展小龙虾养殖面积31425亩,养殖户254户,合作社34家,年产小龙虾3507吨,带动就业1.2万人,产值2.39亿元。

湖北之声记者:陈劲松

通讯员:钟军 李锋 黄俊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