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 
微速讯:光谷46名中青年干部赴深圳培训,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学习什么?
来源: 大武汉客户端      时间:2023-05-03 17:01:52

4月23-28日,东湖高新区组织46名中青年干部赴深圳培训,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沉浸式学习深圳改革开放和新经济发展经验,探索光谷高质量发展密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全国科技创新看深圳。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到2022年,深圳经济总量从2.7亿元增长到3.24万亿元,增长了1万多倍,全球城市排名第10位,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地处中部的光谷,与深圳有很多相似基因——创新驱动、移民城市、草根创业等。从一束光发展为一座城,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2643亿元,“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光谷中青年干部在深圳前海展示厅考察学习

5天时间里,中青班一行参观学习了华为、TCL、光峰科技等企业创新创业历程,实地调研前海高质量发展实践,听取深圳市专家关于发展新经济、科技管理机制创新、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专题辅导。

深圳发展最大秘诀是什么?对标深圳,光谷如何快马加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理性的眼光、更加开阔的视野投入“世界光谷”建设?

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

“不像硅谷有斯坦福大学,深圳没有名校,没有大型科研院所,深圳选择高新技术产业,有一个探索和试错的过程。”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忠朴在授课中将其归纳为源于三次反思。

因毗邻香港,深圳经济是靠“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家,特区成立后十年间,深圳“三来一补”企业达6400多家,香港制造业50%以上迁到深圳,成为特区发展“第一桶金”。

1994年,深圳市委在分析工业发展现状时认为,依靠贸易、“三来一补”不长久,发展传统工业行不通,要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颁发“政府令”:特区内禁止发展“三来一补”项目,特区外限制发展“三来一补”和劳动密集型项目。

2002年,随着一批外资高新技术企业迁往长三角地区,一位网民发表《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引起市政府和市民的反思:发展新经济不能依靠外商,外向型经济有风险,要发展本土企业。

2005年,面对空间、资源、人口、环境“难以为继”的制约,深圳提出要通过自主创新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推动 “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转变。

“深圳发展新经济新技术的秘诀在于,策略上与时俱进,从追求深圳速度到效益、质量、创新,战略上一以贯之坚持改革开放、市场导向和自主创新,不断实现发展动能转变。” 深圳产业转移促进中心研究院院长杨刚勇授课中总结道。

深圳的土特产就是企业家

深圳有2000万人口,394万户市场主体。5个人中,就有1个“老板”。

“深圳的科技创新是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 杨刚勇介绍说,民营科技企业有三大优越性,一是企业家有追求资本不断增值的强大动力,中国传统企业纯利润在4%-8%之间,微软可以达到38.41%;二是民营企业具有良好的风险承担机制,尽管高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只有5%,成功后财富创造的动力,引无数民营企业家“竞折腰”;三是民营企业决策单一,商机转瞬即逝,快速决策方能“活下来”。

“深圳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是‘量产’领军企业家的摇篮。”杨刚勇列举了深圳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华为的任正非、中国平安的马明哲、腾讯的马化腾、比亚迪的王传福、顺丰的王卫、华大基因的汪建、大疆的汪滔等。“他们挺起深圳产业的脊梁。”

刘忠朴也多次强调深圳创新体系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企业家是创新的发动者、是创新的源头,创新是企业家的灵魂。”

盐田港 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高效结合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并不意味着政府缺位。“不需要政府的时候,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时候,政府就在身边。”这是深圳企业对政府服务经济发展意识与能力的赞扬。

“创新是企业的事情,政府要通过体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适合新经济发展的肥沃‘土壤’,让企业在深圳扎根壮大,别人想挖也挖不走。”深圳市一位从事政策研究的专家授课中谈到,政府思想解放、观念创新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多年来,深圳市政府不断实施权力精简化改革、权限标准化改革、权责一体化改革,构建科学高效、程序规范、为民尽责的服务型政府。

“企业创新以产业化为目的,0-1的创新需要政府参与。”这是深圳专家的共识,15年来,深圳投入上千亿元建设15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弥补深圳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短板”。在加强基础研究方面,2022年深圳投入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7.4%,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7.25%。专家们预测,未来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会更高。

回顾深圳自主创新历程,刘忠朴总结政府要有三个舍得:舍得名誉,高新技术发展有一个过程,经济速度会降下来;舍得时间,高技术创新需要时间,要耐得住寂寞;舍得投入,深圳就是将过去改革开放积累的财富主要用于自主创新。

谈到光谷高质量发展,杨刚勇建言,东湖高新区位于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大学生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产业基础坚实,要坚持创新创业在发展格局中的核心位置,通过制度创新强力扶持民营高科技企业,壮大市场主体规模,引进或培育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家。光谷,唯有靠自己才能闯出一条路,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彰显“光谷担当”。

(来源:光谷融媒体中心)

【编辑:姚昊】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